针对“七下八上”防汛关键期,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近日下发通知,要求县级气象部门建立“6小时短临预—3小时暴雨预警-1小时滚动报告”递进式机制,有效防范局地短历时强降雨带来的山洪、泥石流及其他地质灾害风险。
从气象部门的“第一声警报”到村社的“最后一米转移”,通知直指基层防汛痛点,紧盯3小时、6小时等关键节点,突出局地短临强降雨强对流和山洪、地质灾害等重大致灾因素,突出以县乡为单元的精细化指挥,将风险意识转化为步步为营的实战部署。
按照通知要求,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或超50毫米且持续时,县级气象部门须发布精准至乡镇(街道)的《强降水短临预报》。
当气象数据达到预警标准,县级气象部门须在3小时内签发暴雨橙、红色预警信号,同步启动“双线行动”:一方面触发预警叫应机制,将信号直送各级责任人;另一方面,县级防指及成员单位立即会商研判,工作组迅速下沉一线督导,依据行业预案果断采取“关、停、撤、转”措施。
预警发出的同时,责任链条快速激活:县防指指挥长、副指挥长按预案到岗坐镇;乡镇责任人分片落实巡堤查险、地质灾害排查、漫水桥涵管控;村(社区)则由村干部带队,提前组织群众向安全区域转移,对高风险点开展拉网式巡查。各行业部门严守“管行业必管安全”原则,形成防御合力。
在转移避险方面,通知要求,要强化转移避险全过程管理,乡镇、村要对包括施工场地外来人员在内的辖区内所有人员登记造册,明确转移避险责任人。在接到强降雨气象预报后,要提前通知提醒转移对象做好转移避险准备,确保到户到人、不漏一人,做到真转移、不擅返。
通知提出,要强化行业部门防汛联动机制,各级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接到预警后,同步做好强降雨期间行业预警预报、会商研判、应急响应、抢险救援、救灾救助等防范应对各项工作,按照行业预案要求,及时下达停工停产停业停学停运等行业指令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余嘉熙)
天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