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络病机,即是指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经络系统而引起的病理变化,主要有经络的气血偏盛偏衰、经络的气血运行逆乱、经络的气血运行阻滞、经络的气血衰竭等方面。
人体经络的气血偏盛,可引起与其络属的臓腑、组织、器官的功能过亢,破坏各经络、臟腑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而发病。
经络的气血偏衰,则能引起与其络属的臟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减退而发病。
经络的气血逆乱,主要是由于经气的升降逆乱,从而影响及气血的正常运行,导致气血的上逆或陷下而致病;反之,气血的运行失常,亦必然导致经气的逆乱,二者常互为因果。
经络的气血逆乱,多引起人体阴阳之气不相顺接,而发为厥逆。
经络的气血逆乱,又可导致与其络属的臟腑生理功能紊乱。
另外,经气的逆乱,又是导致出血的原因之一。
展开剩余93%如气火上逆所致的咯血、吐血、衄血,实质上也与经气上逆有关;如肝火犯肺所致的咯血,实际上即是通过肝经的火热引发经气逆乱,上犯于肺所致。
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,是由于元气不足,摄入能力和转化力不强。
元气养本,补入养标,只通过口腔、呼吸摄入补充,则经络本体活力不足,经气不利,影响波及气血的运行,常可累及所络属之臟腑以及经络循行部位的生理功能。
由于各经循行部位不同,所属臟腑的功能各异,故各经的气血衰竭时所出现的证候亦各有特点。
如《素问·诊要经终论》:“......厥阴终者,中热嗌干,善溺心烦,甚则舌卷,卵上缩而终矣。此十二经之所败也。”
这些记述也说明前人观察得非常细致,由于十二经脉之经气是相互衔接的,所以,一经气绝,十二经之气亦随之而绝。临床上通过观察经络气血衰竭的表现,即可判断病变的发展和预后。
四、肝开窍于目
十五、肝经的养护
肝为东方仁木,内藏五德朴散后的仁德能量元气,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藏血。
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动、主升而为刚臟。
肝气、肝阳常为有余;肝阴、肝血常为不足,这是肝的阴阳、气血失调的病机特点。
(图片来自熊春锦先生课件)
肝气、肝阳失调的病机,主要表现在肝气郁结和肝火上炎等方面。
肝气郁结,多因精神刺激,情志抑郁不畅,肝失疏泄,导致气机郁滞,在气机郁滞的部位可出现胀满疼痛等症;或痰气或气血互结,在其结滞的局部出现肿块:
如气滞于肝,则两胁胀满或右胁疼痛;
肝气阻滞,或痰气或气血互结于肝之经络,则上可发为瘿瘤、梅核气,中可发为两乳胀痛或结块,下可发为少腹疼痛,或牵引睾丸坠胀,以及女子痛经,甚则经闭等。
另外,肝气郁结,横逆犯胃,则胃气上逆,而发嗳气吞酸,甚则脘痛;横逆犯脾,则痛泻交作。
肝火上炎,多因肝郁气滞、郁而化火,而致肝火上冲;或因暴怒伤肝,肝气暴张,引发肝火上升;或因情志所伤,五志过极化火,心火亢盛,引动肝火所致。
肝火上炎,为肝之阳气升发太过,故可见头胀头痛,面红目赤,急躁易怒,耳暴鸣或暴聋等病理表现。
肝的阳气升动太过,郁火内灼,极易耗伤阴血,而致阴虚火旺;肝火灼伤肺胃脉络,则易出现咯血、吐血、衄血;气火上逆之极,则血菀于上,发为薄厥。
在肝的阴血失调病机中,均以能量不足,源于肾中的壬水不足以确保肝内阴阳动态平衡为其特点。
由于阴虚则阳亢,故阳气升动无制所致的肝风内动,亦多与肝之阴血不足有关。
1.经典诵读
德慧智教育通过诵读经典为诵读者提供充沛丰厚的生命能量储备,弥补先天五德基础的不足,从而有助于排除未来潜在的健康隐患,使生命充满活力。
特别是长期处于集体诵读的环境下,更容易在集体诵读的强大音效作用下互相取长补短,弥补先天不足。
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反馈和测评表明,凡系统进行过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实践者,都会明显产生五大综合效应:
德效应:培育道德心灵,养成道德行为规范,改善品性和气质;
慧效应:开启先天慧性,开发大脑深层潜能,激发科学创造力;
智效应:提升后天智能,深化大脑学习能力,促进智力和技能;
康效应:有益身体健康,弥补五德能量缺失,增强肌体免疫力;
美效应:蕴涵厚德大美,开启多彩艺术天赋,滋养灵慧创作力。
德慧智的经人合一内观诵读,主要是以五章经文再造体内五窍,实现经人合一。
人体这五窍的道德光明转化,具有提纲挈领和纲举目张的无穷功用,是经人合一内观诵读中“无之以为用”的重要转化过程,能够康复养生,疗治疾病,开慧益智,利益心身。
比如,在肝臟里面,针对性诵读《德道经·德篇》第七章“立戒”,可以重点调节肝臟,培补仁德,为心中礼德提供能量源。
忠信的实践者可以抓住此纲进行参悟,以明法中精要,使经人合一内观诵读的意境能够逐步完整展开,最终实现经人合一、了无分别的境界,使道光德能渗透全身,产生无量光明。
2.太极修身
《太极修身》,是熊春锦先生法地修身传世著作。
太极修身,理法兼备,层次分明,共分九式,动静相乘,循序渐进,通过凿户牖、开窍穴、通经脉、清病浊、补能量、建仓库、贯三才等立体修持,逐步完成“动以练形”、“练形化气”、“练气化神”的修身次第,流传久远,功效卓著。
例如太极修身的第三式、第四式等通过太极球配合脊柱进行前后、左右的扭摆伸缩运动,整体性地调整了中枢、内臟和四肢百骸的气机,同步开启了重要的内臟俞穴,疏通了各条经脉,紧扣老子上善治水的修身方法,集贵食母、人法地、人法天等多种功效于一炉。
在中国传统运动方式中,太极类运动的影响最为广泛。而在太极类运动中,“太极修身”独树一帜,将运动升华为“韵动”,开辟了太极健身养生修身的新境界。
3.修养肝臟法
《遵生八笺》:男子至六十,肝气衰,肝叶薄,胆渐减,目即昏昏然。
在形为筋,肝脉合于木,魂之藏也。
于液为泪,肾邪入肝,故多泪。六府,胆为肝之府,胆与肝合也。故肝气通,则分五色,肝实则目黄赤。
肝合于脉,其荣爪也,肝之合也。筋缓脉而不自持者,肝先死也。
日为甲乙,辰为寅卯,音属角,味酸,其臭臊膻,心邪入肝则恶膻。
肝之外应东岳,上通岁星之精,春三月常存岁星,青气入于肝。
故肝虚者,筋急也;皮枯者,肝热也;肌肉斑点者,肝风也;人之色青者,肝盛也;人好食酸味者,肝不足也;人之发枯者,肝伤也;人之手足多汗者,肝方无病。肺邪入肝则多笑。
治肝臟用嘘法,以鼻渐渐引长气,以口嘘之,肝病用大嘘三十遍,以目睁起,以出肝邪气,去肝家邪热,亦去四肢壮热、眼昏胬肉、赤红风痒等症。
数嘘之,绵绵相次不绝为妙。疾平即止,不可过多为之,则损肝气。
病止又恐肝虚,当以嘘字作吸气之声以补之,使肝不虚,而他臟之邪不得以入也。
大凡六字之诀不可太重,恐损真气。人能常令心志内守,不为怒动,而生喜悦,则肝病不生。
故春三月木旺,天地气生,万物荣茂,欲安其神者,当止杀伤,则合乎太清,以顺天地发生之气。夜卧早起,以合养生之道。
《秘诀》:嘘以治肝,要两目睁开为之,口吐鼻取,不使耳闻。
《黄庭内景五臟六腑补泻图》:以春三月朔旦东面平坐,叩齿三通,闭气九息,吸震宫青气入口,九吞之以补虚损,享青龙之膏荣。
《黄庭内景五臟六腑补泻图》:治肝臟用嘘法,以鼻渐长引气,以口嘘之,肝病用大嘘三十遍,细嘘十遍,自然去肝家虚热,亦除四肢壮热、眼闇一切烦热等。数嘘之,绵绵相次不絶爲妙,疾瘥止,过度则损。
《遵生八笺》:治肝以兩手相重,按肩上,徐徐緩捩身,左右各三遍。又可正坐,兩手相叉,翻覆向胸三五遍。此能去肝家積聚風邪毒氣,不令病作。一春早暮,須念念為之,不可懈惰,使一曝十寒,方有成效。(正、二月、三月行之)
4.《灵剑子》导引法式
补肝藏三势春用之
一势。以两手掩口,取热汗及津液摩面,上下三五十遍。食后为之,令人华润。又以两手摩拭面,使极热,令人光泽不皱。
行之三年,色如少女,兼明目,散诸故疾。从肝藏中出肩背,然引元和,补肝藏入下元。
行导引之法,皆闭气为之。先使血脉通流,从徧身中出,百病皆痊。慎勿开口,舒气为之。用力之际,勿以外邪气所入於藏腑中,返招祸害,慎护之。
(图片来自熊春锦先生课件)
二势,平身正坐,两手相叉,争力为之。治肝中风,掩项後,使面仰视之。使项与手争力,去热毒、肩疼痛、目视不明。
积聚风气,不散元和,心气焚之,令出散。然调冲和之气补肝,下气海,添内珠尔。
三势。以两手相重,按陛拔去左右,极力去腰间风毒之气及胸膈,补肝兼能明目。
5.巧揉天筋地筋
《黄帝内经》上说:“肝主筋。”筋是什么呢?筋就是人身体上的韧带、肌腱部分。很多病症,说不清原因,但都可以遵循一个原则,那就是从筋论治。
肝病,前列腺炎、强直性脊柱炎、腰脊间盘突出、失眠症、脑血管疾病、帕金森、指甲凹陷、性功障碍以及小儿多动症等很多疾病,看似毫无关联,其实问题都出在一个地方——“筋”。
凡和摇动、震颤、拘挛、强直、抽搐、火气、眩晕、抑郁等有关的病症,都与肝经有关,理筋即调肝。
膝为“筋之府”,要经常跪着走以养筋;胆经的阳陵泉为“筋之会”,要常拨动以舒筋;脊椎督脉上有个“筋缩”,要多用掌根揉它以伸筋,膀胱经的膝下有个“承筋”,要多用拳峰点按以散筋。
俗话说:“揉好天地筋、百病不得侵”。就是说人身体上,有天地二筋,天筋藏于目,地筋隐于足,揉好天地二筋,身体强健不容易得病。
揉天筋,有一个手势叫做掐肾水诀,是这样做的:
三根手指弯曲,大拇指从后面扣住他扣紧一点,小拇指能伸直,然后面向自己两个手指呢,离得近一点,端在眼睛的正前方,让我们的眼睛呢,去看小手指,你可能会觉得呢,中间有一条线,然后慢慢的把手指水平左右向两边移动,但是眼睛不要动,头也不要动,一直到看不到它为止,离开你的视线以外,然后呢,再把手指拉回来,这是一次。
大家去做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出现眼睛发酸,甚至眼睛流泪的情况,说明你的眼睛啊,有些疲劳了,可以多去做一些这个练习去把我们眼睛周围的筋给他揉软拉开,然后再来,这是第一个方法,我们去做七次。
第二个方法,用一只手就可以了:
一只手的小手指放在目视前方跟眼睛大概是水平的位置,然后头不动,眼睛呢,随着小手指的运动而运动,一直到看不到它以后,再把小指拉回来,可以这样去做七次,左右两边分别去做,保持尽量保持头部不动,主要是眼球的一个运动。
如果感觉到眼睛发酸,甚至眼睛已经流泪了,也没有关系,闭上眼睛让泪水呢,自然的向下湿润一下眼睛或者流出来都可以,然后再睁开眼睛继续去做。
很多演员呢,都会去练习,这个让眼睛啊,看起来炯炯有神,有些近视老花眼人群也可以去多多的练习,让眼睛啊,解除疲劳,更加的有神,每天可以去做三到五组,这是揉天筋。
地筋,隐于足,首先要找到它的位置,你将脚底面向自己,把足趾向上翻起,就会发现一条硬筋会从脚底浮现出来,像琴弦一样,这里就是地筋。
大家可以去摁一下自己的筋,看看他什么状态,如果这条筋呢比较硬,说明平时你的脾气比较暴躁。
有的人不太容易找,揉它的时候感觉很柔软,塌陷不起,像这种情况呢,说明,平时有一些肝血不足,血不下行,不能够很好的濡养它,要好好地去揉,把它揉出来。
还有的人呢,这条筋很大,但是呢,像麻绳一样没有力气,一般这种情况呢,出现在50岁以上的男士比较常见,也是年轻的时候脾气比较暴躁,肝功能比较强,但是后期呢,因为劳碌、房劳、忧虑或者是喝酒等原因导致肝气衰弱了,也要多多去揉。
去揉的时候呢,用大拇反复的用力搓揉,也可以用一个刮痧板去刮,都会有酸疼的感觉,力度和速度自己可以去调整,坚持搓揉100次左右。
6.拉筋
将大腿尽量劈开以增强肝肾功能,其实不过是要拉伸腿上的大筋。
男性生殖器名为“宗筋”,即是诸筋汇聚之意,所以改善“筋”的供血,是从源头来解决肝的问题,同时也解决生殖的问题。
一是平躺在床上或地上,两腿尽量向两边水平展开拉10分钟(需有人帮助拉开腿);
二是仰卧在床上,双脚朝上,臀部和两条腿都贴在墙上,双脚尽量分开,如同英文字母V。
练V式采用循序渐进,初期会痛,还会感觉到足底的脉博跳动,只能坚持5分钟,两腿夹角可逐渐加大,慢慢达到15分钟,每天早中晚练习三次。
建议采用V式,俗话说:两腿一分,大补肝肾,比补药好,还没有毒副作用了。
通过一段时间的拍打拉筋,一是原本常年冰冷的腿脚可热呼;
二是睡眠得到明显改善,本来躺到床经常是不能马上入睡,起夜后也是翻来复去地难以入睡,现在是头挨到枕头就会睡着。
肝是解毒的。如果长期吃药的话,一定要坚持每天伸筋,最好的方法就是练习侧压腿,大家不妨一试。
7.推肝经
《黄帝内经》:“肝者,将军之官,谋略出焉。”意思是说肝主谋虑谋略,主思考,聪明才智发挥如何,全看肝气是否充足。
肝藏血,当肝郁血虚,就没有足够的血液运输到大脑,就容易出现头昏眼花、脑子不清醒的状态。
当被人骂脑子不清醒时,可以想想自己是不是肝有了问题。
将军不仅是能打仗的人,而且是能够运筹帷幄的人。运筹帷幄体现在身体中就是藏血,把肝气养足了才能出谋略。
日常生活中,一个人刚开始生气,会表现为身体左侧疼,这是肝气先被淤滞住了,不会一下子直接疼到肝上来。
如果再生气,就会吃不下饭,这是木克土的缘故,木是肝,中央脾胃为土。再往后,病症才会发展到肝上边来。
肝主筋,体现在身体的弹性上,例如握力,筋的弹性出问题是因为肝血出了问题,血不能濡润筋,现代人肝病多,是因为有些人夜里不睡,1点到3点肝经当令时不入睡,养不起肝血,这是很危险的。
大腿的内侧有肝、脾、肾三条经络,中间是肝经,你坐下后,曲膝,大腿内侧朝上,你一推三条经都推到了!
坐在床上,右腿向前伸直,左腿弯曲平放,双手交叠,压在大腿根部,沿着大腿内侧肝经的位置,稍用力向前推到膝关节的,反复推动,四五十遍,然后换另一只腿同样的手法。
每晚推一推,疏肝理气,活血化瘀,去肝火,保养妇科,改善面部气色。
资料来源:
1.《道医学》,作者熊春锦 华龄出版社出版 2022年
2.《经络医学概论》 作者王居易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2022年
3.《以象释医》 作者曹奛 路枚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17年
4.《十二经络调筋术》作者陈飞松 于雅静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2022年
5.《开启中医之门--运气学导论》 李阳波讲述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2022年
6.《内证观察笔记》 作者无名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1年
7.《黄帝内经养生智慧》 作者曲黎敏 鹭江出版社出版 2008年
8.《求其不如求己》 作者中里巴人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8年
9.部分内容来自网络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天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